12月10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的“全國石油和化工科技創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二樓東大廳舉行。會上,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以下簡稱“藍科鋰業”)與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的超高鎂鋰比鹽湖鹵水提鋰技術項目榮獲2019 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該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行業再添碩果!
此次獲獎項目《超高鎂鋰比鹽湖鹵水吸附—膜分離耦合提鋰技術的開發及產業化》由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藍長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啟迪清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報。獲得此項榮譽,是社會對鹽湖提鋰技術的肯定,更是對藍科鋰業的認可。
△ 鹽湖股份公司總裁助理、藍科鋰業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總經理何永平在表彰大會上留影。
據介紹,今年5月27日,該項目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科技成果評價。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王孝峰領銜的7位國內知名無機化工、鹽湖提鋰領域名專家組成員組成的專家組一致認為,“超高鎂鋰比鹽湖鹵水吸附—膜分離耦合提鋰技術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開發了超高鎂鋰比鹽湖鹵水吸附-膜分離耦合提鋰技術,實現了鹽湖提鋰的技術突破,在超高鎂鋰比鹽湖鹵水提鋰方面指標先進,創新性強,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專家們表示,鹽湖提鋰技術將推動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行業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據了解,自項目啟動以來,開發了新型層狀鋰吸附劑及成套制備技術,解決了傳統鋁系吸附劑合成方法的鋰離子活性位分布不均勻、吸附性能不穩定等難題,降低了吸附劑生產成本。開發了適應于超高鎂鋰比氯化物型鹽湖鹵水提鋰的成套吸附工藝和新型吸附塔,實現了從低鋰、超高鎂鋰比察爾汗鹽湖鹵水體系鋰與其他雜質離子高效分離,提高了吸附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開發的吸附劑再生技術,解決了吸附劑污染失活問題,保證了吸附劑長周期穩定運行。首次將吸附法與膜耦合處理工藝應用于鹽湖提鋰領域,開發出解析液鎂鋰分離的新技術,通過物理方法在不帶入其它雜質離子的情況下實現了鎂鋰的高效分離,解決了化學法除雜引入新的雜質離子及鋰損失高等關鍵技術難題,同時解決了傳統鎂鋰分離高物耗、高能耗、三廢排放多、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純度。
建成了國內首條吸附法提鋰產業化生產線,通過項目實施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1件。項目技術成果應用近三年來,累計生產碳酸鋰22812噸,截止到2018年12月底,實現銷售收入17.39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 藍科鋰業公司萬噸碳酸鋰項目生產裝置區一角。
鹽湖股份公司總裁助理、藍科鋰業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總經理何永平表示,鹽湖提鋰成功開發了鹽湖提鉀后的資源二次利用——超高鎂鋰比鹽湖鹵水提鋰技術,并建成萬噸級工業示范裝置。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推動西部經濟發展均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 藍科鋰業公司雄偉壯觀的鹽湖取鹵場景。
科達潔能2017年投資藍科鋰業,是科達潔能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的重要戰略布局。鹽湖股份與科達潔能是藍科鋰業的兩大股東,其中科達潔能擁有藍科鋰業48.58%表決權。2018年藍科鋰業實現碳酸鋰產量約1.1萬噸,此前規劃的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擴產項目的工程建設進度符合預期。藍科鋰業憑借鹽湖得天獨厚的鋰資源優勢、日趨完善的吸附提鋰工藝、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乘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東風,成長為我國重要的基礎鋰鹽和高端鋰鹽相結合的鋰產業基地。